首页 > 赛事资讯

用音乐作战的勇士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5/8/17 10:37:08  
更多
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的肖斯塔科维奇肖像。
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的肖斯塔科维奇肖像。
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第七交响曲》唱片封面。
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第七交响曲》唱片封面。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苏联作曲家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在卫国战争时期创作的交响曲备受关注。5月8日,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作为向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献礼,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与中国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联袂演奏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9月6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重现莫斯科那场交响史诗的盛况。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苏联作曲家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在卫国战争时期创作的交响曲备受关注。5月8日,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作为向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献礼,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与中国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联袂演奏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9月6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重现莫斯科那场交响史诗的盛况。

    肖斯塔科维奇在卫国战争时期创作的第七至第九交响曲被后人冠以“战争三部曲”的别称,这些作品精湛的艺术表现以及特殊的文化语境,真实反映着战争的残酷与严峻,表达出人民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心声。

    1942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幅肖斯塔科维奇的肖像:一贯以温文尔雅形象示人的作曲家头戴消防安全帽,目光坚毅地注视远方,如同古罗马时代的角斗士。事实上,就在194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当天,身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肖斯塔科维奇决意报名入伍参加战斗,但由于视力不合格未能如愿。同年9月8日,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作曲家毅然成为城防志愿者,投入到防火救灾中去。《时代》杂志登出他作为消防队员的肖像,是在向世界宣示苏联人民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这位艺术家壮志报国的赤胆忠心。

    在列宁格勒惨遭围困,战争烽火席卷祖国的危难形势之下,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第七交响曲》(又称《列宁格勒交响曲》),用音乐开辟出一片抗击法西斯入侵的精神战场。其实,这部作品自战前就已酝酿,德军的入侵更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激情。肖斯塔科维奇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留在列宁格勒,真实感受着广大军民经历的饥饿与痛苦。他用音乐将见闻记录下来,并以惊人的速度谱写整部作品。1941年9月16日清晨,肖斯塔科维奇应邀在列宁格勒广播电台发表演讲:“一小时前,我完成了一部大型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如果我还有机会创作出第三和第四乐章,我可以将它称为第七交响曲。苏联作曲家们,我亲爱的,手持武器的无数战友们,我的朋友们!请记住,巨大的危险在威胁着我们的艺术,我们要保卫我们的音乐,我们要诚实地奋不顾身地工作……我以整个列宁格勒人和文艺工作者的名义向你们保证,我们是不可战胜的,我们永远屹立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

    《第七交响曲》大气磅礴的交响伟力和史诗般的英雄气概不但鼓舞了英勇抵抗的苏联军民,还获得世界正义民众的肯定和欢迎。这一切更加激发了肖斯塔科维奇艺术创作的决心。1943年11月4日,他的《第八交响曲》由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在莫斯科首演,反响巨大。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将音乐的主题从宏观的侵略和抵抗深入到战争的细部和民众的内心,暗淡的音响真实反映了那段艰危岁月的人生世态。

    肖斯塔科维奇后来回忆道,“这部作品试图表现人民感情上的体验,反映战争的可怕的悲剧。《第八交响曲》于1943年完成,是人们对那段艰辛时刻的集体反应。”作曲家将这部作品定位为彰显人道主义精神的战争受难曲。它并非嘹亮的抗战警号和宣言,却以无比沉重和残酷的音响,让人们忆起战争的惨痛。然而,对于战争的深刻揭露又能给人民带来些许抚慰,使他们透过音乐接触到彼此负载重荷的心灵。在此方面,《第八交响曲》的终曲乐章发挥着杰出的艺术感染力。在经历了前四乐章的残酷搏击与沉痛哀悼之后,第五乐章以宁静的田园风韵加以展现,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赐予人们依稀曙光,让听众认识到一切并未因战争的破坏完结,而要对终将到来的胜利与和平怀有信心和希望。

    《第九交响曲》作为肖斯塔科维奇“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创作于卫国战争即将结束的时期。全世界听众的目光仿佛都集中在肖斯塔科维奇即将完成的这部交响曲上。因为,“第九交响曲”对于贝多芬以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们无不是个艰巨的挑战:身处大战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阶段,人们期待着一部“第九中的第九”横空出世。然而,肖斯塔科维奇最终呈献出的作品却全然不是一部歌颂胜利、普天同庆的壮伟力作,而是一部具有着复古倾向的室内乐交响曲,它的音乐欢悦、轻松,仿佛孩童般的逗趣与欢笑。该作在当时的文艺领域引起争议,甚至被归咎为作曲家的一次创作“失误”。

    但是,当战后人们不断回望和反思这部传统古典风格交响曲时,它的价值却又显得越发高远与深刻。在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刻,肖斯塔科维奇用自己的音乐证明他的内心是何等理智。一方面,作曲家无意创作一部盖世无双的作品为自己树立丰碑;另一方面,他深刻意识到战争胜利可能带来的社会浮夸与骄傲。为此,他用平淡的笔调为自己的“战争三部曲”画上一个超越时代的句号,在轻松和悦的氛围中度过这个伟大的节日。

    在祖国最为艰难的时刻,肖斯塔科维奇用音乐鼓舞和抚慰着不屈不挠、顽强抗战的军民,同时也捍卫了他所秉持的人道主义立场。“有什么样的魔鬼能够战胜创造了这样音乐的人民呢?”这句出自当时听众的设问,反映着一切正义力量的共识和心声。“战争三部曲”将正义战胜邪恶的精神力量永久保存下来,成为20世纪弥足珍贵的音乐遗产,肖斯塔科维奇作为一位用音乐作战的勇士也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依林传媒 深圳新闻网       千龙网     光明网        深圳晚报    中华时报